經過昨日的短短的巴黎散步後,發現巴黎精華區域其實不若想像中般大,許多知名景點步行比搭地鐵方便,睡前便決定隔日以腳踏車及步行為主,先前往鄰近的鐵塔周圍區域。

IMG_7425.JPG

簡單的早餐,昨日從超市買回,在法國,利用超市解決一餐是省錢的好選擇,上面這樣吃應該是不超過2歐,如果去咖啡館少則10歐。





DSC06077.JPG

早晨(約10點)巴黎街景,天氣舒爽,連街道都看了舒服,不像台灣有超大招牌煞風景,真得有點嚮往住在這種地方。

DSC06075.JPG

巴黎公共自行車Velib,租一天才1.7歐(但需要用信用卡來支付150歐押金),30分鐘內皆免錢,在巴黎市區站點非常多(比台北Ubike站還密集),我們住的公寓路口就一站,車子不輸Ubike,但我一時沒注意竟然拿了一台落鏈的車(上圖)還拍了照……,好險還有車換。

IMG_7428.JPG

一開始需要用機器購買一日票,有英文介面加上上網先研究過,輕鬆買好票;每次租車也都要用這台機器,相比下Ubike的獨立租車方便多了,但至少還車不用機器(高雄就租還都要,超不便民)。

IMG_7429.JPG

這張就是一日票,上面有使用期限跟票卷號碼,每次租車都要打號碼跟密碼(自設4碼),要記得先拍照下來,不然智障如我把這張搞丟(好險有順手一拍),密碼更不要設0000還是1234,因為撿到的人可以用。

DSC06140.JPG

騎車前往第一站傷兵院的路途,穿越了巴黎政治機構區,其中最大就是馬提尼翁府(Hôtel Matignon),法國總理的官邸(不是總統喔!),總統住在愛麗舍宮(Palais de l'Élysée),這裡面有巴黎最大的非公共花園可以參觀。

DSC06078.JPG

傷兵院(L'hôtel des Invalides)大門,建於1670年,原本為一座軍醫院,後來又興建兩座教堂,為軍人教堂及圓頂教堂,所以現在的傷兵院泛指軍醫院及兩座教堂所構成的區域;大門後就是一個典型的法式花園,建築座落其中。

DSC06079.JPG

IMG_7434.JPG

走過花園是軍榮庭院,上面有路易十四的雕刻(最上面騎馬的那個),路易十四在位時,法國說是歐陸最強大國家不為過,在位掌權時間長達72年之久(歷史史上最長),巴黎周遭的各種建設幾乎都跟他沾得上邊,尤其凡爾賽宮更是路易十四舉世聞名的建設。

DSC06081.JPG

傷兵院裡有個巴黎軍事博物館(Musée de l'Armée),所以外頭有展示坦克,博物館的展覽都是法國戰爭史。

DSC06086.JPG

首先參觀的教堂是聖路易教堂,來歐洲的第一個教堂ㄟ(往後有超多個),但這間教堂沒什麼特別重要的特色,兩邊有一先聖人先賢的遺骸陵寢,但都寫法文我也看不懂,所以草草略過,前往旁邊的軍事博物館。

DSC06090.JPG

展品大約由18世紀左右的法國軍武開始,中古時期即更早的時代展覽甚少;一開始大多都是一些軍裝及步槍的展示。

DSC06091.JPG

實戰用過的大砲。

DSC06097.JPG

DSC06099.JPG

這個好熟悉喔~這不是中國服裝嗎?這應該是清朝光緒年間的中法戰爭時期的軍服展示,很訝異清朝的軍服竟然出現在法國,想當時,因中法戰爭的關係,清朝意識到海防重要性,遂在台灣建省,並派駐了首任巡撫劉銘傳,開啟台灣島的現代化建設,台灣的歷史上法國也留下一撇了。

DSC06100.JPG

接下來來到一區展示一戰壕溝戰的區域,這區域算是整個博物館最具特色的展區;壕溝戰是一戰西線戰場主要的戰爭形式,也是一戰中造成死傷最嚴重的地區,壕溝戰易守難攻,當時德法雙方皆挖壕溝進行防禦,因此戰線被拖得很長且戰期漫長,為了突破僵局,兩邊陣營不斷開發出許多新式武器及戰術,包括可以衝破鐵絲網的坦克、使敵軍逃出壕溝的毒氣及火焰槍、交叉射擊的機槍戰術、及飛機的偵查,漫長的壕溝戰考驗兩方的耐力及後勤補給;上圖講述的是一戰著名的馬恩河戰役戰役(Bataille de la Marne),法軍在此阻止德軍前進兩次,重挫德軍士氣,但也造成大量法軍傷亡。

DSC06101.JPG

印象中是壕溝戰衣服,但做什麼用我忘記了。

DSC06105.JPG

DSC06106.JPG

精緻的壕溝戰模型,可以看出當時壕溝是多麼複雜及簡陋。

DSC06109.JPG

壕溝戰的特殊用槍,這樣士兵就不需要整個探出去射擊了,躲在壕溝內照樣可以攻擊。

DSC06111.jpg

坦克的宣傳海報,當時的坦克跟現代有些差異,比較像大罐頭加履帶,突破鐵網封鎖主要目的。

DSC06114.JPG

來到的二戰區域,但二戰法國基本上沒有太大貢獻,一下子就被攻破,倒是後期成為盟軍與德軍交手的主戰場之一。

DSC06115.JPG

這圖是二戰時期的維琪法國(Régime de Vichy)與德軍佔領區的位置,維琪法國名義上是法國政府,實際上是納粹的魁儡政權,在自由區中具有行政立法等權力(下方紫色區塊),當時,德軍攻陷巴黎時,以一戰英雄貝當為首的法國政府向德國投降並遷都至法中部維琪,為求軸心國不瓜分法國,維琪政府與納粹合作,支持納粹主義,逮捕境內猶太人及不法份子,法國民眾也支持納粹主義,但把它視為保持法獨立及領土的手段,1942年納粹因應盟軍北非登陸而佔領全法國(維琪法國解除武裝但仍在全法國行使政權),1944年盟軍登陸法國,政府牽至德國的錫格馬林根,隔年政府垮台,戰後,維琪政府的官員多半被送上法庭,以叛國罪、戰爭罪、亦或配合大屠殺而被處決,同期間,日本在南京成立汪精衛的南京偽政府,與維琪法國有幾分相似。

DSC06145.JPG

看完戰爭博物館後,來到著名的圓頂教堂,裡面是法國軍事偉人的陵寢,其中最富盛名是拿破崙;圓頂教堂的設計者是路易十四的御用建築師阿爾端.蒙沙(Rigaud Hyacinthe),巴洛克式的圓頂鑲滿了金箔,在日光中閃耀光芒,在巴黎市區漫遊時,常常可以看到遠方閃著金光的圓頂教堂。

DSC06117.JPG

拿破崙的陵寢聳立於圓頂的正下方;拿破崙波拿巴(Napoléon Bonaparte),這位法國史上不亞於路易十四的法國帝王,在位期間發動多場歐陸戰爭,史稱拿破崙戰爭,法國大革命(1789)後歐洲皇室備感威脅,隨成立反法聯盟希望消滅法蘭西共和國,共和國靠著徵兵及各種戰略擊退各方,拿破崙也在此期間立下少戰功,但海峽對岸的英國不斷支持歐陸各國反法,還提供金錢及物資給盟國,促使法共和與英簽訂和平條約(1803),但拿破崙認為不打敗英國則無法取得和平,因此廢共和稱帝(1804),即位後進行一連串改革及戰爭,拿破崙席捲歐陸的西班牙、神聖羅馬帝國、義大利等國家,卻始終無法跨過英吉利海峽,在與俄國遠征大敗後(1812),拿破崙實力大不如前,遂被反法同盟擊退並流放厄爾巴島(1813),一年後,拿破崙雖起兵反攻,但最終兵敗滑鐵盧(1815),最終被流放西非聖赫倫那島度過餘生。

DSC06121.JPG

DSC06123.JPG

教堂的拱頂是名畫家佛斯(Charles de la Fosse)的作品,描繪聖路易向基督獻劍,象徵基督戰勝異教徒之意。

DSC06126.JPG

往大門口一照,其實教堂內除了拿破崙的棺木,還有其他許多英雄先烈的棺木,但小弟才疏學淺當時並沒有認出(所以當然沒有照相囉!),包括拿破崙哥哥-約瑟夫拿破崙、一戰英雄-斐迪南佛許、及法國軍事工程師-沃邦。

DSC06119.JPG

圓頂教堂的最深處是基督十字架,玻璃後面就是聖路易教堂,十字架後面有樓梯可以往底下一層更近距離看拿破崙的棺木。

DSC06134.JPG

DSC06136.JPG

近距離看到更是震撼,周圍有十二個勝利女神的雕像環繞著;其實當初拿破崙死後並不是葬於傷兵院,而是在他被流放的聖赫倫那島,直到1840年,法王路易菲利浦派其子將拿破崙遺體接回巴黎,安葬於塞納河畔的傷兵院。

DSC06139.JPG

一旁有拿破崙一世的雕像,這位被稱為法國人的皇帝的強人,晚年雖然抑鬱而終,但其所創造的功績無可抹去,備受法國人敬佩。



傷兵院就逛到這邊,這裡雖然不如鐵塔、羅浮宮、及凱旋門等景點有名,但十分值得一遊,這裡的歷史份量絕對不輸上述幾處。

下一站~巴黎的象徵-艾菲爾鐵塔。

1 留言

  1. 濕冷的天氣,記得多保暖喔,歡迎抽空到小弟部落格走走喔!

    回覆刪除